OA系统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毛选《实践论》读后感
2020-08-20 10:01:54      来源:办公室
  通读《实践论》全篇文章,作者毛泽东鲜明的论点和严谨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其副标题中“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简明直白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谈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文章开篇即提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在之后的论述中逐步提出了文章的第一个论点: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人通过实践加深了认识,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也需要实践进行检验。毛泽东提出,若想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就得通过革命来检验。通过实践对原有认识进行加深,对于对象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仅仅靠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到实践中,人的认识也是为了更好的改变世界。在当时,毛泽东合理运用了这个观点,通过论证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推进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而放到现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到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实就心理认知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后的一个结果。

  而同时,毛泽东也认为人的认知世界不是经过一次实践就建成的。而是保持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构成了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去完善这种认识,多种认识的交叉深化,构筑成一个新的感性认知世界,既是完成了第一次认知的飞跃,而将这种认知再通过实践,转化成理性认知。即便是第二次认知的飞跃,最后在实践中指导事物的发展。实践、形成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循环往复以至没有终结,就是人类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在毛泽东一生之中,不难发现,正是这种反复的实践与认知提升,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危机中度过难关,同时抓住一次次机遇,将更好的理论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知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文章的核心思想。

  实践论著于1937年,正是当时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产生矛盾的时期。但文中的论点,放在古往今来的任一时期,都可以作为指导事物发展的依据。空谈主义和激进路线都是认知与实践的天平左右倾斜的表象。时至今日,这两个问题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纯理论性的文章,但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现实主义思想都表达的十分直白,是一篇值得任何人都读一读的文章。

Copyright © 2017-2020 江苏现代职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jsxdzj.org V9.5.6 © 2011

苏ICP备1704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