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无声告白》读后感
2021-01-21 10:03:37      来源:采供部
\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言的告白,无声的诉说,一个悲伤的故事。

  小说《无声告白》以花季女孩莉迪亚的死亡开篇,在作者细腻的文字里,层层剥开莉迪亚死亡的原因,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移民融入环境的艰难、有的人从中看到了少数族群的孤独、有的人从中看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敏感······太多的矛盾,太多的冲突,每一个都似乎有千斤重,将这个混血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压迫的无法呼吸。

  这个结合了时代背景的故事,似乎将曾经的美国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用细枝末节的小事将人物的内心摊开,让人感受他(她)的挣扎、无奈、悲恸。那样纠结的情感,以及命运的不可违背,似乎令人感受到深刻的哀伤。

  “我用尽所有力气,尽我所能,却终究只能重蹈前人的覆辙。”对于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的经历,我所能想到的大概就只有这句话了。她不愿如母亲一般困在厨房里,不愿整日和烹饪书打交道,医生这个职业对她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为此,她抛夫弃子,拼命攻读医学院的课程,希望有一天也能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受人尊敬。只是小女儿汉娜的到来令她措手不及,她最终只能回归,彻彻底底的将自己困于家庭之中、厨房之内。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李是一个美籍华人,靠着父母餐厅端盘子等不体面的工作把詹姆斯变成了美国国籍。但詹姆斯因为父母的工作深感自卑,他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父母,为了不让大家以他为话题点,他拼命地想要融入周围的人群,他只希望自己普普通通,不被人注目。但由于他独特的外表,不管在哪里都感觉周围充斥着异样的眼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知名学府哈佛大学,他继续努力读研读博,他本以为可以留在哈佛大学任教,以为当时他的导师告诉他有一个历史职教刚空缺出来。最后也许是因为他独特的外表或是不善于交际,他最终没能留在哈佛,而是去了一所普通的高校。从那时起,他讨厌过去的自己,讨厌过去的一切,讨厌怯懦、独特、孤独,向往和群和普通。

  书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与上一代人有关。莉迪亚的母亲是一个不甘平庸、希望与众不同的女人,最终却还是嫁人生子,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尽管中途她挣扎过,没留下只言片语离开这个家,希望继续完成搁置的梦想,但却因腹中孕育了第三个小生命——汉娜而再度放弃。母亲的短暂离去却在莉迪亚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阴影。莉迪亚要努力的扮演好一个让父母满意的角色。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她的兴趣、她的交友、她的未来都是被期待着的。而正是莉迪亚过于成熟的心智,让她不能摆脱这种期待,以至于发生了之后的悲剧。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仿佛身处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痛苦,每个人都无处宣泄。长子内斯用拼命读书考上大学来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小女儿汉娜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她在家中就像是一个隐形人,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够注意到她。丈夫詹姆斯终于在女儿自杀后爆发,与自己的助教婚外情。每个人看起来都极其无辜,詹姆斯无法理解妻子,更加不知道妻子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和内心真正的渴望。莉迪亚更是无辜,她只是为了讨好母亲,却被母亲的巨大人格所吞噬,内斯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但内斯要去读大学开始自己的人生,莉迪亚绝望无助,最终选择了了断自己。

  莉迪亚的死换来了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最终,生活仍然要继续。玛丽琳无法成为医生、詹姆斯从狂乱中恢复了理智重新回归家庭、小女儿汉娜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拥抱、内斯如愿去哈佛读大学······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而莉迪亚死了。

  莉迪亚本来可以不死的,但是她就这样死了。

  也许每个人内心里都觉得,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妥协于命运或者打破平静。没有中间地带,没有两全其美,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那么多的误解都在寂静无声中被莉迪亚的死亡消融。最终完成了一个真正的妥协。

  莉迪亚的死亡,彻底打破了玛丽琳的梦。她放弃幻想重新拥抱现实,接受了命运的馈赠。

  故事的结尾,一切柔软的展开,终于像极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场景。而这一切,却是用大女儿的死亡换回来的。然而,还是不能不让人觉得,一个女人无法自控的人生,是那么悲情。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这句话大概是可以对死去的莉迪亚说的。然而,她的母亲玛丽琳虽然一直与他人的期待抗争,但也并不算是找到了自己,她只是学会了顺从命运。

  我想对玛丽琳说:我们终此一生只是要学会做出选择,前进或是妥协,并承担一切!

Copyright © 2017-2020 江苏现代职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jsxdzj.org V9.5.6 © 2011

苏ICP备1704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