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资讯
韩鲁佳委员: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3-15 14:01:17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等系列要求。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今年两会上,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鲁佳呼吁: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韩鲁佳表示,新时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更多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三农”高端人才的迫切,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她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但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仍是短板。

  韩鲁佳委员表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她向记者列出三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2019年,全国高中阶段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994.90万人,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1576.47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9.46%,但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仅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的33.85%。高等学校在校生3031万人(不含硕博),其中,高职学校在校生为1281万人,占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2.26%,但高职学校经费投入仅占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7.84%。总体看,职业教育投入水平远低于普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明显。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空、小、散、弱”问题突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显示,能够同时满足“在校生数不低于1200人”等6项指标的学校只占16.1%,“在校生数”“专任教师”“生师比”3个指标同时达标的学校也仅占41.8%;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30%的学校占比54%。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日趋紧张。实施高职扩招后,高职学校校均规模扩大了20%,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已达到极限压力,实训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大面积出现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情况。全国共有高职(专科)学校1468所,其中生师比不达标535所,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达标683所,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达标148所,生均图书不达标877所。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涉及发改、财政、教育、人社等多个部门,地方政府是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需要中央地方各部门合力推进,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不同类型、同等重要”出发,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以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此,韩鲁佳委员建议:

  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议财政部门科学测算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和投入缺口,提高职业教育转移支付水平,通过专项投入加快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补齐高职扩招后的办学资源、增设职教本科科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均拨款制度,明确职教本科和中职生均拨款标准,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建议国务院督导部门将每年各地对“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落实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发改部门将职业教育投入情况纳入产教融合型城市遴选评审指标,并加大赋分权重。教育部门加快推广职教高地的经验,加大政策供给。如山东省提出“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

  扩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覆盖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更多优质高职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政策,清晰界定国有资产和民间资本出资责权利。继续支持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办好已有职业院校,落实好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扣政策。

  科学把握财政资金配置方向。建议财政部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刚刚脱贫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力度,使更多职业院校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并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倾斜配置力度的强弱来调整和引导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将大有作为。”韩鲁佳期待着。

Copyright © 2017-2020 江苏现代职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jsxdzj.org V9.5.6 © 2011

苏ICP备1704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