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将饮茶》: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21-08-25 10:56:48      来源:采供部
\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杨绛《将饮茶》
 
  烟火人生,世态人情,不论是引你叹然、令人发指,又或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的,总归要去经历,才能懂得其间奥义,才能明白万事存在与发生总有其必然道理。

  该书由五篇回忆性文章组成,其中《回忆我的父亲》展现了作者所了解的父亲杨荫杭的一生。读书时的父亲在北洋公学中敢于挺身而出,与闹风潮的同学一起被开除。工作后,父亲不畏权贵豪强施加的压力,坚持判处杀人恶棍死刑;父亲为追求正义而不惜放弃高位辞职回南。生活中的父亲凝重有威而又和蔼可亲,在教育子女上是顺其天性、自由发展。《回忆我的姑母》是作者对三姑母杨荫榆的生平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记钱钟书与〈围城〉》则详述了钱钟书创作小说《围城》的背景及情形,并收录《收藏了十五年的附识》一则短文,记载钱锺书对前文的评价。《丙午丁未年纪事》是作者对动乱的文革初期夫妇两人生活遭遇的追忆。《隐身衣》透露了杨绛先生愿隐身人间的“卑微”愿望。

  读这本书感觉读了三个杨绛,回忆我的父亲是孝顺俏皮的女儿杨绛,最喜欢这篇,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杨绛父亲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以及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的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良多,在那个时代她父母亲亦夫妻亦友的关系也让人看着很是喜欢;回忆我的姑母则让人看到了八卦的少女杨绛的心思,开篇就是我的姑母不喜欢我,我亦不喜欢她。家长里短人情世态,想必经历过大家庭的都能明白,不过想想她姑母作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人品如真如杨绛所写的那样古怪盒自我,也挺令人唏嘘的。最后写围城,写她和钱钟书在文革期间被当作牛鬼蛇神批斗,看得令人心酸。可是杨绛的“乌云的金边”理论每每读到还是打心底里觉得感动——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蕴含着光和热的金边。

  《将饮茶》仅是杨绛先生作品里特别小的一部分,读她的书,无论何时总能找到最贴己的感受。所以不得不说杨绛先生是大家,才情无双做学者的同时,亦能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将经历当修行,把世事看通透,这所有都与她本心葆有的那份纯粹有关:一生与爱同行,本分地做着自己珍爱的事业,不强求不索取,却将无尽的精神财富和人生智慧与世人共享。

  我觉得,杨绛先生的文章语言朴实却又隐含生命的重量,其间又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让人觉得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笑中有泪、泪中有光。在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她是一线光亮,用她的作品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值得等待的东西。

  读完书,感觉将饮茶感觉似乎还未饮,只闻到了茶香,意犹未尽,还想知道先生过去更多的趣事,先生就以《隐身衣》戛然而止。从先生的角度来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许这本书只是先生老年拿来记事或者练笔,可能作者的初衷是希望披着隐身衣,自己遨游,回忆各中滋味。细细回想,也真是如此,茶不同,人不同,喝出的滋味各不同,对于先生来说,相信在此书之后还有更多能拨动心中涟漪的回忆是除她之外无人会体会的;对于读者们来说,赏花观月的乐趣已经收获,更多需要思虑的是,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泡一壶好茶了吧!

Copyright © 2017-2020 江苏现代职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jsxdzj.org V9.5.6 © 2011

苏ICP备17041237号-1